股市交流  财经前言
新证网 首页 财经 查看内容
10

2025年产业债发行量迅猛增长,政策与城投转型共助市场高质量发展 ...

摘要: 2025年开年至今近两个月内,产业债一级市场发行量呈现出快速攀升的态势。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产业债新发行规模已达9468.69亿元,涵盖了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年内已有775只新发产业债券问世。与去年同 ...

2025年开年至今近两个月内,产业债一级市场发行量呈现出快速攀升的态势。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产业债新发行规模已达9468.69亿元,涵盖了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年内已有775只新发产业债券问世。与去年同期相比,发行规模和数量分别增长了10.07%和13.30%,这一数据彰显了产业债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成为了新发产业债规模较大的主体。从发债主体行业分布来看,公共事业类企业在新发产业债中占比最多,达到了14.5%,紧随其后的是商贸零售、交通运输、建筑装饰和房地产等行业。

甬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郑嘉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受债券市场回调影响,产业债发行成本有所上升,但公共事业类高评级产业债的发行利率回撤幅度相对较小。整体来看,2025年产业债发行中,国企和高等级主体的发行占比较高,而低评级产业债的取消发行情况则较为多见。

资金用途方面,新发产业债大多用于借新还旧、偿还有息债务,而用于生产性支出或股权投资的资金占比相对较少。截至2月24日,2025年新发产业债的融资用途中,借新还旧和偿还有息债务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4.22%和24.51%,补充流动资金的比例为16.85%,而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仅占3.88%。

郑嘉伟指出,产业债借新还旧、偿还有息债务占比较高表明当前企业长期投资意愿依然不足,短期偿债动力较强。通过借新还旧,可以缓解产业债主体的短期偿债压力,避免因债务集中到期而引发流动性风险,有助于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和信用状况,为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改善财务状况争取时间,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然而,长期来看,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生产性投资,若资金过多用于偿债,会导致企业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方面投入不足,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产业债发行规模的急剧上升,对发债主体企业融资产生了积极作用。与股票权益融资相比,产业债发行在融资渠道中的占比扩大,对发债主体负债端建立资金成本优势起到了显著帮助。郑嘉伟表示,近期IPO市场遇冷影响了产业主体的股权融资,而产业债融资则具有成本低、规模大、不分散企业控制权以及品种多样等优势。

在利率中枢整体下行的背景下,产业债发行利率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业内普遍认为,产业债利率的下行将降低实体产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缓解企业的流动性压力与偿债负担。与此同时,资金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助于地方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了《贵州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公司债(企业债)市场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产业债,并引导企业发行科创债、绿色债、乡村振兴债等创新债券品种。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产业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机构对新发行产业债的认购热情高涨,主要得益于政策对实体企业融资的强力支持以及地方化债推动城投平台向产投转型的双重驱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自2024年至今,大量城投公司已退出平台化运作,转型为地方产业投资平台。因此,2025年产业债新增发行主体或将继续迅速增加,成为债券市场发行主体的重要力量。这一趋势对地方重点国企产业债尤为利好,尤其是募集资金用于地方重点项目的债券,其投资吸引力将显著提升。

然而,市场人士也提醒道,城投平台转型为产业债发债主体后,其新发债务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理。若发生债券违约,风险将由发债主体企业自身承担。因此,在享受政策红利和市场机遇的同时,发债主体也需谨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确保债务融资的可持续性和稳健性。

@



1.本文由入驻新证网新证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证网立场。
2.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
4.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10条评论

最新评论...

乾圆坤方2025-2-26 18:55引用

这篇文章的见解独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云之蕴2025-2-26 16:39引用

文章很实用,谢谢!

沈永兴2025-2-26 07:32引用

极力支持!

心彤2025-2-26 06:15引用

很有深度,赞同!

李积利2025-2-25 22:13引用

读了您的文章,我深感启发,谢谢您的精彩分享

老胖秃秃2025-2-25 16:17引用

呆哥哥2025-2-25 15:07引用

感谢分享,收获良多。

傍晚的细雨2025-2-25 11:59引用

真是及时雨

金中三2025-2-25 05:34引用

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王继增2025-2-25 03:13引用

深表赞同!

查看全部评论(10)

本文作者
2025-2-24 22:35
  • 171
    粉丝
  • 16774
    阅读
  • 10
    回复
热门评论
排行榜
Copyright   ©2015-2016  新证网    ( 京ICP备2022026220号 )